文化成绩(占高考60%)+学校自主考察(30%)+学业水平(10%)
各省份要求不同,大部分都是6+3+1,有些国外高校要求6+4
入围资格:成绩优秀、信息学奥赛NOI或NOIP、全国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、教育部批准白名单等赛事获得相关奖项(各学校要求不同)
成为科技特长生,要有一定的关于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特长,或在市级及以上的相关竞赛中获得三级及以上证书。
而且认定要求极高,该类学生的认证,需要在专业比赛(省级、国家级、国际级别)中获得前三名才能被认可。
一般来说,小学低段是优质起点、小学中段是正常起点、初中二年级是终点。
下面我们按照“幼—小—初”这三个阶段来分别说明规划重点:
幼儿兴趣培养阶段
关键点:对基础思维与逻辑能力的培养
家长可以选择积木建构和机械工程的课程,对孩子进行启蒙,调动孩子的兴趣与好奇心,激发孩子学习兴趣。
让孩子尽早接触自然科学、数学、艺术美学、生活常识、机械结构、物料学等知识点,同时锻炼提升专注力、创造力、沟通表达能力、协作能力、观察力、抗挫能力等个人能力。
科技启蒙培养阶段
关键点:编程、机器人、考级、竞赛
通过图形化编程搭配开源硬件的学习,培养编程逻辑,通过感知、体验、创造的过程培养探索和创新能力。
到了高年级,根据孩子实际情况明确科技特长的方向,例如,孩子对数学特别感兴趣,可以开始学习C++,为后续的信息学奥赛做准备。
获奖之后可通过信息学特长升入重点高中和清北复交等名校。
接触考级、竞赛活动步入小学后以培养孩子兴趣为主,从三年级开始鼓励孩子接触相关考级、竞赛活动。
家长也能通过考试的结果清晰了解孩子学习情况,让孩子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和节奏,以便开展后续的学习规划。
比如参加电子学会考级一二级、NOC初赛等
4年级开始有了一定数学基础,C++会相对容易。这时从科技特长生招生类目里,找到孩子兴趣点,选择赛道长期规划学习。
争取获得国内权威专业考级、省级赛事证书,通过参加考级和竞赛活动,科学的评测,能让孩子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编程知识掌握程度、及时查漏补缺。
赛事比如通过电子学会全阶段考级,荣获蓝桥杯、NOC大赛、希望杯编程等赛事的省级证书。
获奖证书不仅是孩子自信的积累、经验的丰富,也可作为孩子科技特长评定的参考依据。
通常情况下,五年级可以尝试打CSP-/J,6年级拿到奖项。
由于信息学奥赛方向需要孩子有足够强的天赋和刷题的时间积累,所以建议根据自身能力和兴趣选择是否走C++特长生路线;
这个时期主要为初升高综评做准备,途径是通过参加综评和白名单赛事并获奖,应该在初三之前拿到10+赛事证书。
如果在中考前拿到 CSP-/S三等奖或以上。这个成绩就可以作为科技特长,取得重点高中的录取资格。(最晚在初二要拿到CSP-J一等奖,到初三时CSP-S拿奖并晋级NOIP。)
这一阶段的孩子往往有一定的基础、参赛经验,所以已经能够参加难度更高的权威专业竞赛了。
比如参加并取得教育部白名单顶尖赛事、希望编程、信奥赛等权威赛事的国家级证书。
可以在高一冲入NOIP取得好成绩,争取降分20-60甚至一本线;NOIP入选省队参加NOI,获奖走强基计划甚至保送上双一流高校。
“提前加试,零志愿录取”
在加试合格的基础上,中考文化课成绩达到要求的考生,将被录取成为科技特长生。
由招生学校到市招考院正式办理录取手续。未被录取的学生,则按照当年中考录取方法执行。
①发布章程。招生学校制定相关章程,向社会公布。(每年3-6月份左右,家长及时留意! )
②考生报名。考生自主报名,招生学校进行资格审核,对符合报名要求的考生发放加试通知书。
③专业加试。由招生学校按照市招考院统一安排的专业加试时间组织加试。
④预录取。招生学校公布专业加试成绩,和合格者签订《科技、学科特长生预录取协议书》,对预录取考生名单进行公示。
⑤上报名单。招生学校将预录取名单上报市招考院。
⑥公示名单。市招考院公示预录取名单。
⑦考生参加中考。
⑧中考成绩合格者将正式录取为科技特长生。
目前为止,全国已经有27个省市、自治区,378所学校发布了科技特长生和信息学自主招生简章,覆盖率将近80%。